舌尖上的武漢:“漢汾酒——黃鶴樓酒”

柳楨嘯/文

在武漢,提到漢汾,我們腦海裡就浮現出一些漢汾迷,特別是那些踩三輪的車夫,上衣口袋裡,一支口袋裡裝著一瓶(扁瓶子,相當於現在的2兩酒)漢汾,另一支口袋裡裝著蘭花豆或花生米,只要客人下車,不管在何地,這些個"麻木"就找到一塊空地,掏出漢汾和蘭花豆(或花生米)小口小口迷糊舒服起來……

漢汾,曾經是大武漢的名酒。漢口的漢汾酒歷史悠久,在全國釀出的酒類中一直獲得好評。 《武昌府志》載:"夏口人劉某……康熙元年,以高粱為料,作藥釀酒,時人亦稱漢汾酒",以"天成糟坊"所釀具盛名。夏口就是現在的武漢市的漢口區域。

"燒鍋" "老窖""槽坊"

我國南北各地都辦有不少的釀酒廠,北方叫"燒鍋"南方稱"老窖",中部湖北通稱為"槽坊",釀出的酒各具特色。

舊社會釀酒,釀造汾酒的槽坊多集中於橋口地區,社會上有過"喝好酒,到橋口"的傳說。槽坊業的鼎盛時期,武漢共約70餘家,分為北直和漢口兩大幫。

"李大有槽坊"

最早引進汾酒工藝的是乾隆年間的河北人李大有,在山西汾陽杏花村一槽坊打工,學會了釀造山西汾酒的工藝。後來在漢口開了"李大有槽坊",專事釀酒。取漢口和汾陽兩地名各取一個字,取名"漢汾"酒。漢汾酒一上市即以質量優良,風味獨特而風行,於是人們便爭相仿效。

"大有慶槽坊"

清咸豐年間金玉茂槽坊在漢口楊家河鎮街,它資金雄厚,釀出的酒質地精良,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清光緒年間,金蓮峰將開設在漢正街下段的大有慶油鹽坊與金玉茂合併,前面經銷油鹽,後面釀造汾酒,牌名改為"大有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停歇為止。

"老天成槽坊"

清末,另一位河北人劉峰青,以重金買下山西汾陽的"老天成槽坊",將其遷到武漢,仍用"老天成"牌名,從而壯大了"漢汾"的隊伍。於是漢正街上段,逐漸成為釀酒一條街。

1898年,應清光緒皇帝的旨意,張之洞以漢口七大糟坊為基礎,選擇糟坊中好的窖池,以及技術精湛的釀酒師,成立了一個專門為皇帝釀製御酒的御用酒坊。光緒帝親自為此酒坊定名"天成坊",生產的酒就是漢汾酒。


汾酒槽坊釀酒過程(以"大有慶"為例)

汾酒槽坊的生產規模,有單灶雙灶之分,"大有慶"是雙灶。廠房佔地4000平方米,建有缸房三大間,埋有大酒缸1400餘口,另外有晾場兩個堆,堆曲房一大間,高粱倉一個,磨坊一間,方井一口。

生產工人分日夜兩班共28人,由作頭領班負責,通過地下管道吊送井水蒸飯,以大錫鍋接蒸汽溜酒入壇,每日蒸高粱18甑,接溜出汾酒1000斤。

槽坊所用原料,一是小麥,二是高粱。

槽坊每天所出的酒糟都是粘性很濃的高粱渣,是飼養牲豬的很好的催肥料。

大有慶每天生產的汾酒,均需管酒員進行檢驗。檢驗方法是:用碗一個進行涼水勾兌看花,分為"七三""八三""九三"等成色。所謂七三,就是原酒70斤,對於涼水30斤,含酒度50度。 "八三",則是原酒80斤中兌水30斤,酒度達到60度,餘則類推。另憑眼力觀察酒碗中留下的餘香,酒越好,留香的時間越久,並從中得出酒的粘、醇、幽香等風格。

大有慶釀出的酒,不存放三個月不出售。酒經過一段時間便能減除燥氣,否則不能達到一個"醇"字。銷售往來,一部分為聯號金同人參藥店泡製藥酒,餘則送往其他酒店、藥店、餐館、吊酒店。每日清晨由出店人抬著雙酒簍,一家一家運送,運送途中,他們習慣的喊著富有韻律的非常悅耳的號子,同時酒簍裡散發出陣陣酒香,令人陶醉。

"大有慶"還自製有藥酒、色酒,如虎骨、木瓜、萬應追風、五加皮碧綠等多種,其中碧綠頗受人喜愛。碧綠的製法,是選新鮮的竹葉浸泡,另按每500斤加豬板油5斤、廣冰糖5斤,以沙袋裝置其中,讓其溶解,半年後出售。其色天然淡綠,清澈微甘,入口香醇,餘味無窮。酒注杯中,應質濃粘杯,有小珠附盞。

漢汾酒的工藝特色

漢汾酒既不同於茅台、雙溝、郎酒等醬香型酒,又有別於瀘州老窖洋河劍南春古井貢酒這類濃香型酒,而是以醇正的清香享有盛名,屬於清香型大曲法白酒。漢汾酒以優質高粱、糯米為原料,用純淨小麥後火曲為糖化發酵劑。工藝上採取分層回沙、香醅回窖、斷吹回酒、分層封泥、量質摘酒等先進措施,原酒用瓦缸地窖貯藏後,精心勾兌出廠。特點是酒體透明晶亮,有獨特清香,飲用時醇香滿口,平柔不暴烈,甘甜不苦澀,回味綿長,後味淨爽,悠長,酒度有62°、54°、39°三種。

漢汾酒獲得的榮譽

漢口釀造的汾酒,由於富有質醇味正、清香可口等獨特風格,曾作為中國釀製的具有代表性的名酒參加國際博覽會評比展出,榮獲金牌,在世界酒類歷史上留下光輝一筆。

1915年,"羅恒仁作坊"所產漢汾酒獲國貨展覽會三等獎;

1927年,在巴拿馬萬國賽會上獲丙等獎;

1929年,"德泰源作坊"所產漢汾酒獲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一等獎。

"武漢市國營武漢釀酒廠"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通過贖買,向私人槽坊投資,一批小酒廠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來。 1952年,在"老天成"等幾家糟坊基礎上建成的武漢酒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生產漢汾酒; 1962年,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生產特製漢汾酒; 1975年4月,酒廠啤酒生產車間析出,改名為"武漢市武漢酒廠"; 1980年,酒廠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特製漢汾酒在品質上有了質的飛躍。為了區別此前的"黃鶴樓牌特製漢汾酒",將此酒定名為"黃鶴樓牌特製黃鶴樓酒"。

1984年,漢汾酒改稱特製黃鶴樓酒,同年被評為名酒,獲金質獎;

1989年,特製黃鶴樓酒(漢汾酒)再次獲名酒稱號。


"武漢黃鶴樓酒廠——中華老字號"

1992年,建廠40週年之際,"國營武漢酒廠"正式更名為"武漢黃鶴樓酒廠"。

作為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黃鶴樓"被正式納為湖北省"百年品牌工程"。

2011 年,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黃鶴樓酒漢汾清香型風格"清香純正,清雅協調,入口綿甜"

黃鶴樓酒漢汾清香型釀造技藝充分利用武漢的氣候特點,取用深層漢江地下水,精選糯高粱,以大麥和豌豆製成的清茬曲、後火曲、紅心曲為糖化發酵劑,經陶壇地缸低溫固態發酵後,採用清蒸二次清釀製技藝,形成黃鶴樓清香型酒"清香純正,清雅協調,入口綿甜,香味協調,醇厚爽洌,尾淨香長"的特有風格。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又一廳官被查!水利部財務司司長楊昕宇被查,反腐走向深入

取代「老頭樂」得讓老頭真樂

【紅色先鋒·禮獻七一】正陽山鄉:聚焦“三圈”融合賦能“鄉村振興+體育” 體育賽事慶“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