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愛的“無名人”

有朋友問:什麼時候會打仗?其實,基本上每天都在打。

就說前段時間,6月17日中國的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下水,此前外國媒體已經在炒作這件事了。這艘航空母艦上的電磁彈射技術,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而全世界也總共只有中國和美國兩家在玩這個東西。總之中國的這個東西比較先進。

於是美國就不淡定了,也就在這兩天,美國在太平洋試射了4枚三叉戟飛彈。而他這次射導彈的方向很反常,過去他射這種導彈基本上都是朝非洲方向射的,這次他朝著中國方向射。而且最終的落點就在關島附近,距離中國不到3000公里。

美國無非是想用這個動作告訴中國,你不是有先進的航空母艦嗎?好像跟我有的一比了,你蠻厲害!那我告訴你,我有飛彈,可以打你。

那麼接下來是什麼劇情呢?在6月19日這一天,中國完成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測試。這個實驗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發射導彈。發射飛彈是模擬打什麼東西呢?回答是:打飛彈。歸納起來說就是,發射飛彈,打飛彈,所以叫「反導」。

中國就是要用這個動作告訴美國,我剛剛搞了一艘新航母,你眼紅了,覺得我不應該有這麼厲害,你就發射導彈嚇唬我,那我告訴你,你有導彈打我,我還有導彈,打你的導彈。

接下來呢?接下來美國就拿不出什麼實際的動作了。但是他還在嘴硬,他的國防部長奧斯汀說了大意如此的話,說中國的陸基中段反轉攔截技術確實比較先進,他說"中國在該領域已經擁有攻防兼備的實力",然後話鋒一轉說,但是,美國的雷射反導技術更厲害。

這就是打嘴砲了,中國對沒多大意義的嘴砲不感興趣,中國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幹實事上。所以對這種嘴炮,中國沒咋搭理他。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關於中國的這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實驗的表述,其實側面承認了中國在這個領域比較厲害,甚至比美國還厲害。

所以他才不說跟這個實驗直接相關的內容,趕緊換了一個話題,說雷射反導技術。這就好比是,一個同學語文考得比他好,他不服氣,但又沒辦法,他只好說,我數學比他強。

那麼,中國6月19日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實驗是個咋回事呢?是不是很厲害呢?怎麼個厲害法呢?

我們可以從這個實驗的名稱說起。

前面已經說了,這是一個打飛彈的飛彈,所以叫「反導」。在這個名稱裡面,在「反導」這個字後面的字是「攔截」。這個意思就是,敵人把飛彈打出來了要害我們,那麼我們就發射一個飛彈把它攔截,讓它在半空中炸了,從而讓敵人打不著我們。

這有點像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這種場景:有人向我們丟石頭,我們也丟一塊石頭過去,在空中把他的石頭砸碎,讓他的石頭打不到我們。

不過,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向我們丟石頭打我們,那麼我們通常會跑,甚至是跑過去把他揍一頓。但是美國如果發飛彈炸我們,我們不好跑,難道我們14億人跑到美國去嗎?來得及嗎?另外,它炸我們的城市,城市咋跑?所以我們只能也丟石頭把它丟的石頭砸碎。

這就是反導和攔截兩個字加在一起的意思。

這個實驗的名稱的第1個字是"陸基",所謂陸基,就是從陸地上發射。

我們常看到有關飛彈的內容裡面有陸基、海基、空基、天基這4個字。

陸基就是從陸地上發射,海基就是從海上發射,通常是在潛水艇上發射,也可以在軍艦上發射。

空基和天基都是在天上發射,但是高度不一樣,距離地球80公里高度以下的叫空基,距離地面的距離在80公里以上的叫天基。反正以距離地面的高度80公里為分界線,當然有的時候也以100公里為分界線,反正大致差不多。

我們經常看到航空和航太這兩個詞,它們的差異也是這樣區分的。

空基通常是在飛機上發射,天基通常是在衛星上發射。

那我們這次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實驗,是路基,也就是在陸地上發射的,將來我們肯定還要往海基、空基、天基方向發展。

中國這次實驗的名稱的最關鍵的那個字叫做「中段」。

飛彈分成兩種,一種是彈道飛彈,一種是巡航飛彈,我們這次的試驗是針對彈道飛彈的。彈道飛彈的特點,簡而言之的說,就是跟我們平常丟石頭差不多,它的特點就是石頭丟出去了,基本上就不怎麼管得了它了。因為手和石頭分離了,沒辦法管了。

然而巡航飛彈不一樣,巡航飛彈有點類似是一架無人機,整個飛行的過程當中都有動力來控制它。

當然,這是指彈道飛彈的基本意義。隨著技術的發展,彈道飛彈像石頭一樣被扔出去之後,尤其是在末端,也可能有動力可以控制它。例如中國的東風系列飛彈,在末端還有火箭引擎給它動力,可以讓它像打水漂一樣的一上一下、或者一左一右的跳,這樣,敵人想摧毀它卻很難測算他的行動軌跡。

但總體上來說,這種在末端繼續給他動力的搞法,雖然大大提高了他的突防能力,但對他整個飛行軌蹟的整體影響不是特別明顯,所以他還是彈道導彈。

簡單一點說就是,彈道飛彈的發射,類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丟石頭。

那麼丟石頭有幾個階段呢?

第1個階段,那就是丟的過程,丟石頭的時候,是手給石頭一個動力,讓石頭飛出去。發射彈道飛彈,是火箭給飛彈一個動力,讓飛彈飛出去。

這個階段叫初段,更多的時候叫助推段。一般,火箭把飛彈送到距離地面140~500公里的高度的時候,火箭就自動脫落了,讓飛彈自個兒飛。這就類似我們用手丟石頭,手揮到一定的高度之後,手和石頭就分開了,讓石頭自己飛。

接下來就進入中段,飛行軌跡就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石頭是一模一樣的,在物理學上,它的飛行軌跡叫做拋物線。只不過導彈在這個階段飛行的高度,比我們平常丟石頭不知道要高多少。

剛才已經說了,在初段,它的飛行高度就有可能達到離地面500公里,那麼接下來它會在這個基礎上再往高處飛,大約可以達到距離地面1800公里的高度,接下來它就會下降,也跟我們平常丟石頭一樣,一直下降,下降,然後回到大氣層,也就是距離地面大約100公里高度的時候。整個這個階段,就叫中段。

再接下來就是,已經回到大氣層了,在大氣層繼續下降飛行,爭取命中目標。這個階段叫末段。

前面已經說了,中國這次做的實驗就是,發射導彈去擊中敵人發過來的導彈,進行這樣的反導攔截,就類似敵人向我們扔了一個石頭,那麼我們也扔個石頭過去,跟他的石頭對撞,讓他的石頭打不著我們。

這樣做就有三個時間段可以選擇:第1個時間段,就是剛才所說的初段,也就是助推段,第2個時間段就是中段,第3個時間段就是末段。

那麼選擇哪一個時段最好呢?

毫無疑問,選擇初段,也就是助推段,是最好的。為啥呢?因為那時敵人剛開始發射飛彈,或比喻成正在丟石頭。

因為敵人也剛開始扔,如果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把他的飛彈擊落,由於時間早,我們心裡自然踏實。同時,如果這時候把他的飛彈擊落,飛彈很有可能就在敵人的頭頂上爆炸,那麼散落的碎片就落在他自己頭上,這種爆炸還可以對敵人造成一定的傷害。

但問題是,敵人剛開始丟,要想這麼早就發射飛彈、把敵人的飛彈擊落,實在太難了。

首先時間上都來不及。整個這個過程大約是3~5分鐘。地球這麼大,你不知道他啥時候會丟。他突然丟了,你要第一時間發現,發現了之後要計算它的軌跡。計算軌跡之後,我們自己再開始扔,扔的時候要瞄準。即便瞄準了,我們的石頭飛過去需要時間。這一切都未必來得及,目前全世界意圖在這個階段擊落敵方飛彈的實驗基本上沒咋做。

那麼反過來,在飛彈的末端,也就是敵人的飛彈已經快飛到我們自己頭頂上了,我們來擊落飛彈,有很多方便條件,第一是時間準備相對寬裕,因為它飛過來需要時間嘛,那我們發現它、追蹤它、計算它的軌跡,再發射導彈,再讓我們的導彈飛一會兒,這時間都相對寬裕。

這就是末端反導的意思。

中國這次賣給塞爾維亞的紅旗19飛彈就是末端反導,美國部署在韓國的薩德反導系統,也是屬於末端反導。

但這種搞法問題也比較大。

第一,飛彈都已經飛到我們頭頂了,萬一沒打準怎麼辦?彈道飛彈在末端飛行的時間大約只有兩分鐘,雖然可以提前發現它、算好它的軌跡,並提前發射,但畢竟操作的時間只有兩分鐘。

第二,即便是打準了,飛彈在我們自己頭頂上爆炸,散落的碎片有可能也造成我們傷害。飛彈,尤其是核子飛彈,通常動本來就不是在地面上爆炸的,像是美國在二戰期間丟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就是在廣島城市的上空爆炸的,不是落到地面上爆炸的。所以說末端反導,在悲觀的情況下,即便你反了,而且反準了,如果太晚,可能也沒多大意義了,因為它本來就要爆炸。

那麼綜合各種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辦法就是中段反導,也就是導彈在像扔石頭一樣剛剛被扔出去,在大氣層以外飛行,還沒有重新回到大氣層的那段時間。

中段反導,在操作上的難度係數介於初段和末段之間,例如在時間上相對寬裕。前期,在助推段,大約有3~5分鐘的時間讓我們反應。整個中段是彈道飛彈飛行的主要時間,佔它全程飛行時間的80%左右,大約有25分鐘的時間。這加在一起,大約有接近半小時的時間,讓我們發現、計算、發射。

另外,在中段飛行的時候,彈道飛彈的飛行軌跡確實像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丟石頭一樣,是拋物線,所以比較容易算出它的軌跡,那麼我們再去發射一個飛彈,想擊中它的難度相對就小一點。在初段,因為有火箭引擎助推,它可以變動軌跡。在末段,現在比較先進的彈道飛彈也有引擎提供動力,也可以變動軌跡,所以不容易抓住它。

另外,在中段反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把敵人的飛彈砸碎了之後,那些碎片是散落在太空當中,不會掉到我們自己頭上,甚至根本就不會進入大氣層,這樣就傷不著我們自己,當然也傷不著敵人。中段反導有這麼多的好處,但實在太難搞了。

首先是,離地球太遠了。有多遠呢?大約離地球1800公里。 1800公里是個什麼概念?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是8848米,大約是9公里。我們正常的民航客機飛行的高度的中間值大約也是9公里,因為中型以上客機的飛行高度是7公里到12公里,小型客機飛行的高度是6公里到9公里。

地球大氣層的高度是距離地面100公里,也就是喜馬拉雅山高度的11倍,而中國太空站的高度大約是400公里。這兩天中國的三名航太員就待在這個距離地面400公里高度的中國太空站。

在中國上海造特斯拉汽車的那個馬斯克,他在美國的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也就是去年還準備跑到中國太空站附近搞事情的衛星,也是這次支持烏克蘭打仗的關鍵衛星的高度,大約是在距離地面500公里。

而彈道飛彈在飛行中段的高度可以達到1800公里,是中國太空站高度的4.5倍,是馬斯剋星鏈衛星高度的3.5倍。

實在太高了,只能發揮想像力了去體會了。

更要命的是,在那麼遠那麼高的地方,要瞄準敵人的飛彈,只能靠雷達,而飛彈能夠提供給雷達的反射面積是0.1平方公尺。因為在這個階段,火箭跟彈頭已經分離了,總之只剩下彈頭了,而彈頭渾身又塗滿了隱身塗層,剩下能夠被雷達找得到的面積,就只剩下這麼一點了。

這就好比是在遠的地方,你要打一個人,可是你看不到這個人的全部,只能看到這個人身上有一個標籤,這個人身上的標籤的面積大約是0.1平方米。

0.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約等於33厘米×33厘米的一個小方塊。

這個小方塊具體有多大呢?我們平常吃菜的盤子的直徑是17厘米,兩個盤子並排的直徑就是34厘米。

我們平常三、四個人吃飯,通常喜歡做四菜一湯,把這個4菜一湯裡面的那個湯端走,就把4個菜擺在桌子上,這4個盤子組成的面積就是1000平方厘米,也就是0.1平方公尺。這就是,在距離地面1800公里的高度的敵人導彈,能夠給我方雷達提供的識別面積。

這實在是太難了,這真的是大海撈針啊,我認為這個比例比大海撈針還小。

就這麼一小點兒,是我們發現它的重要依據,但他還跑得特別快。在這個階段,彈道飛彈是跑得最快的。他跑得有多快呢?大約是20馬赫。馬赫是個什麼概念呢?一馬赫就等於一倍的聲音速度。聲音速度,就是說出來的話跑到你耳朵的速度。

而在距離地面1800公里的高空,只有4個盤子那麼大的一小塊標記,用20倍聲音速度在飛。要找到這個標記,還要瞄準他,打準他,你說難不難?

其實,這個難背後還隱藏著一個難,那就是,一般的雷達有效探測距離,也就是300~500公里,也就是一般的雷達只看得見300~500公里遠的地方。可是現在要看到1800公里遠的地方,那首先需要雷達的技術高,至少你要能看到那麼遠。看到那麼遠之後,還要能夠發現那麼小、跑的又那麼快的目標。

還有更要命的是,中段反導是自己發射一個導彈去撞它,那麼就需要瞄的特別準才行,如果大體上瞄準了,但只是擦點邊,那就達不到效果。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對方丟一個石頭,我也丟一個石頭和他相撞,如果,撞是撞上了,但是只擦點邊,那很有可能撞了跟沒撞一樣。

尤其是,現在的飛彈在重新進入大氣層的時候,跟空氣摩擦會產生高溫,飛彈很容易被這個高溫燒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通常就把導彈做得非常堅固。那我們現在就去撞它,就要瞄準得特別準才行。一般的準,不行。

這還沒完,現在的飛彈,表面上看發射出去是一個飛彈,其實這一個飛彈裡麵包含的有很多枚飛彈。在太空當中,它陸續把這很多枚飛彈發射出去,每個飛彈的方向、軌跡、速度都不一樣,而且這裡面藏的還有真彈、有假彈。所以,如果用飛彈去打這些飛彈,你瞄準了這個,可能漏掉了那個。你瞄準了這個,也擊中了,可能你擊中的可能是個假的(叫誘餌彈),那等於沒搞。

所以這事實在太難搞了。說實話這麼一趟說下來,我簡直就絕對不可能。好在,科學家有辦法。

也因為這麼難,所以當今世界上,有實際意義的這方面的實驗,只有中國和美國兩家,其他比如日本,也在搞,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中國和美國這兩家搞這個,誰的技術好一點呢?

美國比我們搞得早些,從1999年就開始搞了,我們從2010年才開始搞。但是,美國從1999年到2019年,總共搞了20次,成功率只有50%。而我們從2010年到這次,總共搞了5次,5次都成功了,成功率100%。

而且,中國搞的,是模擬實戰場景,例如模擬太空中看起來像是飛彈,突然分成很多枚飛彈,行話叫做「分導多彈頭」。但是,美國實驗時並沒有模擬這個東西,所以,它的實驗難度比中國小得多,而且成功率只有中國一半。

所以,在這個技術上,中國第一,美國第二。

說到這裡,我相信朋友們跟我一樣有自豪感,油然而生地深切感覺到,中國,厲害!

那麼這事就萬事大吉了嗎?回答是:不是!

第1個原因,目前這個技術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還是處於實驗階段,還沒有進入實戰部署階段,也就是還不能在實戰當中用。

第2個原因,也是更重要的,也就是這次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說的那句話,他在這個科目上比不贏中國他,就轉換話題,說他們的雷射反導技術更先進。

他這話可靠嗎?答案是:可能可靠。

也就是說,雷射反導技術,比我們現在正在試驗的技術更先進,而且美國技術可能比中國強。

之所以說美國科技可能比中國先進,是因為目前不像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那樣,有確鑿的事實證明我們比他們厲害,只是有人說我們比美國厲害,也有人說美國比我們厲害。那我們還是謙虛謹慎一點,凡是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中國厲害的,我們就默認美國比我們厲害。這樣才有利於進步,謙虛使人進步嘛。

雷射反導是個咋回事呢?

還是先從我們這次的實驗說起。我們這次的實驗,我把它形像地比喻成,敵人向我們扔個石頭,於是我們也扔個石頭在空中,把他那個石頭給撞了,撞碎了,然後讓敵人扔的石頭害不了我們。

那麼,雷射反導的技術原理就是,敵人丟一塊石頭過來,我拿個手電筒一照,只要我手電筒的光把那塊石頭照著了,就把他這塊石頭給摧毀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用丟石頭的方式去反擊飛彈,前期的發現、預判、瞄準不說,單就是我們把石頭飛行的速度,肯定快不到哪去,但是激光就不一樣,雷射是光速,每秒30萬公里。

前面說,彈道飛彈在中段的飛行速度大約是20馬赫,也就是20倍的聲音速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力和15℃的條件下,聲速是340公尺每秒,20馬赫,也就是20倍聲速,是6800公尺每秒,也就是6.8公里每秒。而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是他的4萬倍。

生活當中,描述快的時候,常說眨個眼就到了。可是,如果用雷射武器消滅敵人,等你眨眼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光早就到了,敵人已被消滅了。

雷射武器就是這麼厲害。

雷射也是一種光,跟手電筒的光都屬於光,只不過雷射跟手電筒的光有點不一樣。最大的不一樣在於雷射跑很遠都不發散,而且確實能跑很遠,不像手電筒的光,照不了多遠,就看不見了,就沒光了。

雷射能跑很遠,也不發散,所以威力巨大。中國曾經進行過一次用雷射擊毀敵人核潛艇的實驗,雷射照在模擬的敵人核潛艇身上,只照了5.2秒之後,敵人的核潛艇就開始層裂、燒毀,汽化,到最後模擬的敵人核潛艇徹底玩完,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雷射武器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造的時候、研究的時候可能成本比較高,但一旦造出來了,每一次使用的時候成本比較低,也就是像我們打開手電筒那樣照一下,它的成本只有幾美元,也就是只有幾十塊錢人民幣,所以可以常用,重複使用。如果把這件事搞定了,我看了美帝還敢一天到晚到處亂說話,亂做事不?

雷射這麼厲害,最關鍵就在於發射出來的雷射的功率要夠大,這和我們手電筒的原理是一樣的,手電筒的功率越大,照的就越遠。


而目前,在雷射武器的功率上,美國可能比中國還要厲害,美國陸軍明年將交付50千瓦的雷射武器系統。美國已經試驗成功了150千瓦的雷射武器,在邏輯上這個武器可以對付我們的東風系列飛彈,也是到目前為止,在理論上能夠對付中國東風系列飛彈的唯一武器。不過,真正實現踏實的有效殺傷的雷射武器的功率,要達到300千瓦,目前美國還不行,還在試驗中。

目前中國雷射武器的水平到底到了什麼程度了?應該說還不是很清楚,不像這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那麼清晰。

按照我剛才所倡導的謙虛使人進步的理念,我們謙虛一點,默認美國比我們厲害。

其實,博弈與反博弈,飛彈攻擊與反飛彈攻擊,矛和盾鬥法,永遠不可能終止。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我們反美帝的鬥爭,就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終點。

今天尤其想說,這麼艱難和尖端的工作,大多數是做不了的。這要靠我們的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

今天要特別強調默默無聞這個詞,因為這些科學家必須隱姓埋名。

在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方面,全世界只有中國和美國兩個同學在玩兒,兩家都彼此嚴密封鎖消息,自己做的作業絕對不會給對方看。不僅如此,具體是哪些人,在做這份作業,也是絕對不能讓別人知道的。

所以,這些為保衛國家安全而提供堅強盾牌的科學家們只能隱姓埋名,不可能像歌星影星那樣蜚聲大江南北,天天被人津津樂道,乃至於,穿個衣服,吃個飯,甚至撇個笑臉,扭個頭,都被媒體追捧,佔用我們大量的資源。

並不是說演藝人員對社會沒貢獻,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也很大。因為祂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充實,讓我們享受生活。但這一切,都建立在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為我們提供的堅強盾牌的保護之下。

可是,我們即便停止對影星歌星的追捧,反過來想歌頌那些默默保護我們的人,我們也不知道歌頌誰,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名字不能告訴我們。

例如今天就沒辦法歌頌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實驗的具體那些科學家,因為沒有他們的名字。不是查的資料少,而是根本沒有。這個,真沒有;這個,不能有。

突想起了中國核子潛艇之父黃旭華

他30歲出頭離開家,進行中國核潛艇的研究,30年沒回家。再回家,再見母親的時候,已經60多歲了。而父親已經過世了,父親過世的時候,他也沒回家。二哥也過世了,二哥過世的時候,他也沒回家。三十年裡,他跟家裡唯一的聯繫,是一個海軍信箱。父母親難免都對他有想法,兄弟姊妹更是如此。

1986年11月,他隱姓埋名30年後第1次回家,母親竟然已經不問他的兒子,30年,長長的30年,兒子都做什麼去了?母親不問,大約,母親也知道,不該問。大約,母親也知道,即使問,也問不出來。

第2年,1987年,作家祖慰在《文匯月刊》第2期發表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講述了他的事蹟,但是,文章中仍然沒提黃旭華的名字,只是說在中國有這麼一個人。好在,文章中提到了這個人的妻子叫李世英。這是唯一能夠說明黃旭華,在漫長的30年裡,做了什麼的證據。

黃旭華把這期《文匯月刊》寄給母親,這是他就自己30年杳無音訊,而對母親的一個交代。

母親很激動,立刻把黃旭華的兄弟姊妹叫到跟前。黃旭華在9個兄弟姊妹當中排行第三,弟弟妹妹都叫他三哥。母親對孩子們說:"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

到這時,全家人才知道,30年,三哥幹啥去了。

然而,這也只是對過去的30年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他們的三哥又做了什麼,他們一定也想像不到。

第2年,1988年,黃旭華64歲,中國核潛艇要進行極限深潛實驗,這是極度危險的。 1963年的時候,美國的王牌核潛艇進行深潛試驗,還沒到200公尺的深度,就沉入海底,潛水艇上100多人,無人生還。

那麼中國的這次極限深潛試驗會是什麼結果呢?參加實驗的170多名人員心裡都沒有底,有的人給家裡寫信說,萬一回不來有這樣那樣未了的事情,請家裡代為料理。有的人在宿舍裡唱《血染的風采》。大家都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

黃旭華作為總設計師決定和170多個參加人員一起潛入深海,當時艦長說,你是總指揮,你只需要在水面坐鎮就行了,沒有必要冒險也到深海裡去。黃旭華說,我去,可以穩定人心。萬一出事了,我是總設計師,了解情況,我可以協助採取措施,也許事情還有救。

於是,64歲的總設計師黃旭華,跟著大家一起潛入深海。

這是一場人生的冒險,是一次生命的賭博。為了鑄造中國盾牌大國神器,只有無所畏懼,向死而生。

科技工作者不只是在實驗室裡搞搞科研實驗。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經常需要像戰士一樣,上戰場,義無反顧,置生死於不顧。

這就是,為保衛中國國家安全的科技工作者的人生。

所以,今天在跟朋友們分享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上所取得的成績時,沒有太多的心情去自豪,去歡呼雀躍。因為我知道,前面的路仍然很長,仍然兇險莫測,仍然需要很多很多人做出巨大而艱難的努力。

尤其是,我們竟然不知道是一些叫什麼名字的人在默默的奉獻,他們又具體是怎樣奉獻的,又具體奉獻了什麼,以至於我只能拿過去的事例做類比,來表達這層意思。

歌頌這些人,可是不知道要歌頌誰,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都名字。沒辦法知道,也不能知道。

也許,這種歌頌的文章,只能在幾十年後,由我們的後輩,秉筆代勞了。而那時,我們已經享受了長長的、平安而幸福的人生了。

正如我們的父輩,在長長的幾十年裡,是不知道有黃旭華的這個人的。所以代替我們的父輩,對黃旭華這樣的科學家,略略表達一下感激之情。

祝福中國的大國神器越來越強!向中國國防領域的科學家,致以深深的敬意!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又一廳官被查!水利部財務司司長楊昕宇被查,反腐走向深入

取代「老頭樂」得讓老頭真樂

【紅色先鋒·禮獻七一】正陽山鄉:聚焦“三圈”融合賦能“鄉村振興+體育” 體育賽事慶“七·一”